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社会联系之性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动作组成社会现象,这种“互动”而且是经常不辍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互动)异常复杂,时间上、空间里都是继续不断的。我们应当研究明白:究竟这种联系的经常性之必要条件是什么?换句话说:这许多互动关系之间究竟那一种是全系统(全社会)之均势的根本条件,——那一种社会联系是其他的社会联系之基础。

    社会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劳动的联系”,——这种劳动的联系便是所谓“社会劳动”。社会劳动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人类无意的或有意的,不自觉的或自觉的“互相为而工作”,说句俗话,就是“你替我做事,我替你做事”。何以如此?我们从反面一想,便可以了然。假使人与人之间的劳动联系忽然消灭,生产品(或商品)不再交易流通或分配,人人所做的事都只及于自己而不及于别人,所谓社会劳动消失社会的性质。那时怎么样?那时一定没有社会了!再则,譬如基督教的神甫到“野蛮”民族里去宣传圣经,说神道鬼。这算是文明民族与野蛮民族之间的宗教的高尚的“精神联系”。然而假使火车轮船的交通不便,两民族之间的交易关系没有,假使文明民族与野蛮民族之间没有劳动的(经济的)联系,——那所谓精神的联系便必定不能巩固。社会里的其他种种联系(家庭的、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思想的等)必定要劳动联系有了之后,才能固定,才能存在。因此,劳动联系是人类社会这种“系统”里所以能有内部均势的根本条件。

    亦可以从别一方面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一切“系统”及人类社会都不是悬在真空里,绝对不着边际的,——每一种“系统”(个体)都有环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足以影响到这个体内部的一切情状。假使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是个体,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的环境,——那么,社会便应当适应自然界。如果社会不能适应环境,社会便要毁灭。然而社会怎样去适应自然界呢?“社会联系”有许多种: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及家庭的等。这些联系之中,那一种是与自然界直接接触的呢?当然是劳动联系。因此,社会的适应自然界,全靠社会内有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往往因为社会要适应自然界而变更他内部的劳动关系。劳动本来就是社会与自然界相接触的过程。社会经过劳动而取得自然界里的资料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劳动便是社会对自然界的直接适应,——换句话说,生产过程是社会内一切过程的实际基础,——所以劳动联系是根本的社会联系。马克思说:“社会的分析法应当在经济里去寻。”——社会结构是劳动的结构(经济的结构)。因此,我们对于社会的定义是:社会乃包含人类之一切经常的互动而且依据于人类的劳动联系上的最广大的“系统”。这是纯粹的唯物论对于社会的定义。社会组织的基础是劳动联系,社会生活的基础是物质的生产过程。

    然而对于这一个定义,往往可以怀疑,大致都要发生下列的疑问:“好,就算社会是以劳动联系为基础的一个人类组织的系统;然而劳动联系怎样成立的呢?难道劳动过程里人不是互相谈话,各自思想的吗?所谓劳动联系难道不是一种心理的、精神的联系吗?那里来的唯物论!你所谓‘劳动’,所谓‘劳动联系’假使不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什么呢?”

    这些问题,我们要详细研究一下,不然就很容易发生误会。先看简单些的例子。譬如一个工厂。工厂里有许多普通工人,又有许多熟练工人,有些在这部机器上做工,有些在那部机器上做工,此外还有工头、工程师等。马克思描写这种工厂生产道:“真正在机器上做工的工人(譬如看管机器动力、料理添减机器燃料的工人)与此等工人的助手(差不多都是童工)或所谓普通工人之间有很重要的区别。所谓普通工人里还包含着所有的Feeders(单单添加原料到机器里去的工人)。除这一主要的阶级之外,就有少数的工作者,专管考察修理一切机器的,譬如工程师、机械师、机匠等。”(《资本论》卷一)。这是工厂里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这所谓关系是什么意义?——各人只做“自己的”事,可是各人的事只是公共的事之一部分;每一个工作者站在一定的地方,做一定的动作,与物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