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堪破三千世相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渔父濯缨沧浪水建立情绪防线的三重境界(第2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第二沸:鱼眼泛波

投五指山野茶,看老叶舒展如鲲化鹏。此时若有人前来诉苦,便如茶香遇热力,借势化开对方郁结。

第三沸:腾波鼓浪

提铫离火,余温自沸。正如《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最高明的防御是让吸能者自讨无趣。那黎翁饮罢三盏,忽大笑:“苏学士不是煎茶,是在炼心丹!”

渔樵问答的现代启示

黄梅戏《渔樵问答》里有段绝妙对白:

樵夫问:“终日风波里,不怕翻了船?”

渔父答:“船底凿七孔,进多少漏多少。”

这“七孔船”的智慧,今人可化为三策:

策一:情绪筛

学长江纤夫在腰间系篾筐——听到抱怨便默念“过筛口诀”:“一筛是非,二筛恩怨,三筛闲气。”筛完的糟粕倒入江水,恰似重庆码头卸货的规矩。

策二:能量阀

参照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原理,在心理设三道闸门:

耳门滤去七成负能

眼门留三分清醒

心门只进不出

策三:转化炉

徽州古法制墨讲究“十万杵”,把烟灰捣成乌玉。情绪垃圾亦可用“文火慢炖法”:将他人牢骚写成打油诗,把职场压力揉进山水画。扬州八怪的金农,便是靠此法将盐商刁难化作《墨竹图》的嶙峋风骨。

且做人间摆渡人

《楚辞·渔父》的沧浪歌传唱千年,今人方知“濯缨濯足”非关水性,而在心镜明晦。下次遇见吸能者,不妨学学寒山寺的船娘:

若是怨气扑面,便轻点竹篙:“客官坐稳,前头有座风雨桥——”

若是哀声不绝,就指着水面:“你看这涟漪,像不像去年中秋的月亮?”

若是死缠烂打,索性唱段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毕竟最高明的情绪防线,恰如《菜根谭》所言:“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这疏而不漏的境界,咱们的祖宗在渔舟唱晚时,早就参透了。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yjwx.net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